教育是刚需,尤其是在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家家户户都秉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如今,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教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在今年风头更盛,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腾讯、网易、百度,以及后来者字节跳动、快手,近几年都在在线教育赛道上角逐。
目前,在线教育行业风云涌动,巨头纷纷涌入外,新手也在加快布局,房产大鳄也不甘示弱,纷纷跨行做起了教育。站在今年这个教育行业的关键节点上,复盘跨界巨头的动作,也能看到行业变化趋势。巨头为什么进军在线教育?他们在此赛道上究竟是怎么做的,这背后究竟有一些怎样的市场趋势呢?
一、教育行业重新洗牌 巨头新手纷纷涌入在线教育赛道
疫情期间,线上教育流量大增,线下机构却迟迟无法开门,行业淘汰赛正在进行中。洗牌之时,能否获得资本加持更加考验公司自身实力。
据统计,2020年前四个月,教育领域共发生了70起融资事件。相比于2019年同期的132起,数量降愈四成;金额方面,今年前四个月,共计完成129.21亿元融资,去年同期为126.45亿元。
可以看出,即便融资数量腰斩,但总体融资金额仍略高于去年同期。资金向头部玩家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同时,向教育赛道加注的玩家也越来越趋于头部:投资方中,既有教育领域上市公司,如有道投资分贝工场;也不乏跨界巨头的身影,如腾讯持续投资猿辅导、还参投了大米网校。
面对热度升温的教育,许多此前看似与教育交集不深的巨头也开始涉足。例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就已经纷纷跨入在线教育赛道了,目前巨头们的路径包括投资教育项目和自己孵化教育产品。
先拿腾讯来说,2019年5月,腾讯正式发布了腾讯教育大品牌,面向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以及教育机构,提供连接、管理、系统等服务。业务版图涉及腾讯教育、腾讯教育云、智慧校园、智慧幼儿园、腾讯微校、腾讯新工科、腾讯课堂、企鹅辅导、腾讯英语君九大块。涵盖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全流程的技术、服务和内容支持。
据it桔子统计,腾讯在教育领域的投资总共40起,金额达到36.48亿元,在k12、学前教育、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等领域均有布局,中后期投资居多。
而百度早在2012年前后就开始做教育了,2012年百度教育上线,支持录播与直播课程;2014年孵化了k12问答学习平台“作业帮”,2015年底分拆出百度,同年还推出了视频直播平台“度学堂”。百度的投资版图则从2013年开始,侧重少儿数理逻辑训练和题库产品,偏中早期投资,除作业盒子、凯叔讲故事外金额不高。
与百度和腾讯注重c端赛道不同,阿里巴巴在教育的布局上,更倾向于to b赛道。2014年,阿里巴巴推出家校互动产品“阿里巴巴师生”。2015年,原“来往”团队推出了钉钉,定位to b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目前,阿里巴巴云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一,品牌效应较强。截至2017年,有一万多家在线教育公司在阿里巴巴云上构建it基础设施,阿里巴巴云占据了国内教育云服务85%的份额。
在教育业务投资方面,据it桔子统计,阿里巴巴以及旗下的云锋基金已经投资了八家教育行业的公司,其中包括vipkid、itutorgroup、小盒科技、凯斯国际幼儿、云学堂。阿里巴巴投资集中于中后期项目,以学前教育,少儿英语为主。
对比三家巨头的投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腾讯投资次数和金额最多,大部分是跟投;百度起步早,也有明星项目,但投资力度小。从投资金额来看,相比金融、文化娱乐、企业服务等领域,教育投资金额在百度的投资中排第五;在腾讯则排到第七。
在具体投资策略上,bat结合各自业务优势进行布局的打法明显,例如阿里巴巴结合旗下云业务,发力教育to b细分领域。腾讯依靠背后亿级流量,在教育赛道上全面开花,百度早先就拥有明星项目,目前正在断加强护城河。
除巨头外,新手与不断加快布局,目前,网易有道tob和toc业务齐头并进、字节跳动不断扩大投资版图并且自建教育品牌、快手与教育机构深度合作、美团、58同城进入职业教育赛道、连地产巨头万科,碧桂园,保利都纷纷涌入在线教育之中。
二、巨头新手同台竞技 在线教育到底有何魅力?
其实,教育并不是一个来钱很快的行业,而且在倒闭跑路、资质成谜、模式瓶颈、投资收益低等现实硬伤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众多玩家想要做教育?
首先,国内在线教育市场前景好,整体大环境好。德勤报告显示,预期至2020年,民办教育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36万亿元,至202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5万亿元,并实现10.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但目前教育市场尚且分散,新东方、好未来两传统教育巨头一共占不到10%的行业份额,赛道存在着巨大潜力。
而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中国居民在线校外辅导及备考开支由2013年的819亿增长到2019年的3146亿,cagr为25%,预计2019-2022年仍保持23%的年复合增速。同时,随着技术提升以及教育消费理念的日趋成熟,在线教育付费人次逐年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2年付费学生人次有望进一步增加至2.83亿人,2017-2022年cagr为12.6%。
其中,以在线教育市场占比最高的在线职业教育培训和在线k12为例,在线职业教育培训2013年的渗透率为8%,2018年达到13%,2019年在15%左右。在线k12教育,2013年渗透率仅为1%,2018年达到10%,2019年在16%左右,预计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其次,教育是慢性的,本质上是公益的,这与互联网的“快”又格格不入。在教育行业中,不论是教学教研、人才储备还是运营管理水准,没有一定的时间积累,无法建立优势。所以要想在未来的在校教育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眼下就要抢先布局,做好前期的累积。
教育是“慢领域”,无法一蹴而就,想要立足,就必须对学生使用习惯、用户属性特征等都有清晰的认知,并且教育市场细分领域众多、可复制性差、专业水平要求高,单纯靠技术、烧钱、流量就想做好教育是不可能的,玩家们必须围绕教育钻研、打磨、长期沉淀。而且,在线教育的本质是服务教研教学,这同时决定了在线教育对互联网产品技术能力的要求只会更高。
也就是说,对于在线教育行业而言,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家长的认可,实现获客与流量转化,最终考验的仍然是教研教学能力。回顾在线教育从资本宠儿到泡沫磨灭,再到现在重新成为大热风口的过程,起起落落的背后本质,就是对教育本质的忽视与回归。
最后,就是上文提到的,目前教育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手握资源和重金的互联网巨头们自然不会错过这样一块蛋糕,巨头们利用流量优势,加长护城河。新手玩家也在布局在线教育,扩展新的业务增长点,增加产品优势。另外,今年的暑招马上就要开始了,各玩家们现在也是加速布局,加大筹码,希望能在今年暑期占领高地。
三、 在线教育面临重重矛盾 后来者或许可用技术弯道超车
教育是刚需,而只要互联网能够助力教育实现在线化、规模化,行业集中度会得到极大提高,这意味着一个价值千亿美金的赛道。更重要的是,在线教育的模式一旦走通,将极大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
也就是说,在线教育不但商业前景可观,社会价值同样巨大——能将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高度统一的行业,委实不多,这也难怪巨头们纷纷下场抢夺蛋糕。
疫情之下,在线教育提速起飞,但高速发展也让一些问题被放大暴露。除了在线教育行业烧钱换流量,获客成本高之外,如今在线教育也面临重重矛盾。
首先拿在线教育惯用的大班模式来说,在线上场景中,大班教学可以通过提升每一堂课容纳的学生数量,来优化盈利模型,但大班教学势必会削弱教学效果;一对一课程或小班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又对企业造成了盈利压力。网易有道ceo周枫将这一问题归纳为个性化学习和标准化教学的矛盾。
而且更加难以解决的是远程教育的弱场景感与弱监督性,教师数量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但无法根本消除“远程”带来的影响,也就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优化教育模式这条路上遇到瓶颈后,人力无法解决,行业玩家们将目光投向了技术侧: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教育角度出发,要保证在线学习的效果,根本要义仍旧是研发、打磨出适合在线学习的课程产品,消弭线上线下的差距。率先能做到的玩家能够翻盘占领市场。
围绕这一核心,目前的在线教育玩家正在进行竞备赛。具体来看,主要玩家们发力方向存在细微差异。
例如,有道精品课的重点放在了课堂上,从现有双师模式上升级,增加智能化的机器辅助互动环节,打造名师互动大班;好未来的发力方向是线上教育的基础设施的升级;作业帮表示其形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教育”的模式,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偏好和学习能力建模。
各家方向存在细微差别,但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教研教学能力,已成为在线教育行业的共识。从加码技术的共识可以看出,在表层的品牌、获客大战背后,行业竞争实质上已经进入深水区,这意味着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升级,将尤为考验各家的产品技术能力。而谁能在新的竞争阶段突破现有局限,谁就将定义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总之,多路玩家的进军教育行业加速行业优胜劣汰的同时,也将引入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发力点,这些在借助资本力量放大影响的同时,也会深度改变教育行业的面貌。在行业可观的发展前景面前,包括巨头在内的力量对教育赛道的加持还会继续。
回到整个赛道来看,在线教育正当风口,行业竞争也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而要实现更大突破,行业必须在技术层面做出更大的创新。技术赋能在线教育是未来的一个新趋势,将为后来者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作者:小谦,互联网观察员,多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