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跨境贸易发展势头迅猛,在政府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跨境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争先上线,但由于新兴贸易模式发展还不够成熟,又缺少诸如溯源技术等商品源头监控手段,通过跨境贸易购来的商品,次货、假货和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也越来越多。然而,传统的一般进口贸易,虽势头不敌跨境贸易,但其政府监管实践更成熟、更系统,渠道和手段也更加丰富,因此商品质量也更有保障。
因此,通过了解跨境与一般贸易进口商品的差别,或许对你更深入的了解这两类商品,带来有益的帮助。
总的来说,跨境与一般贸易进口商品在进口程序、申报资料、中文标签、税收政策和商品质量承担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别。具体的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口程序差别
跨境贸易进口所需提交的资料和单证相对简单,通常仅需提供常规单证,而一般贸易却十分复杂,需要提供合同、发票、提单、装箱单和原产地证等众多单证,特定商品还需前置注册审批,商品进口通常需要委托专业的代理公司办理。因此,众多婴幼儿奶粉、化妆品和保健品等通过一般贸易很难进口,但是通过跨境贸易进口却轻而易举。
跨境贸易进口是以消费者个人名义向海关报关和纳税,购得商品是个人行邮物品,而非贸易商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只是提供服务的中间桥梁。商品的任何质量风险,均由消费者个人承担。而一般贸易进口商品是由进口/代理商名义向海关报关和纳税,进口的是贸易商品,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二、税收政策差别
跨境贸易商品享受国家税收政策优惠,单次交易2000元(累计2万/年)以内的,免关税,其他税种按法定的70%征收。海外代购等商品,按15%、30%和60%三档税目征收行邮税。而一般贸易进口商品需按法定全额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种。
跨境贸易商品的海外采购渠道可以是制造商、代理商、分销商或经销商,而一般贸易由于是批量采购,通常是制造商。因此,单从商品采购价格而言,跨境商品并不一定便宜,但是由于税收政策、通关、物流成本和销售方式等因素,使其价格显得更为低廉。
三、中文标签差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27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66条的规定,进口商品应有中文标签,特别是进口食品必须粘贴经检验检疫机构审核备案的中文标签,否则不得进口。因此,一般贸易进口的商品都必须加贴中文标签,否则不得进口销售。但是,跨境商品未必一定有中文标签,而且细心的消费者可以发现,很多在销售的跨境商品是没有中文标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的合法权益。
【ccic观点】跨境贸易和一般进口贸易都是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贸易方式,各自都具有优势和存在不足。跨境贸易能让国内消费者购买到更多国外商品的同时,享受到更实惠的价格。但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把控难,受侵害维权不易。一般贸易进口商品质量更有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更可靠,但是需要付出相对较高的购物成本。以上信息和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