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以及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冲击。在经济生活方面,疫情对经济环境中资金、资本和实业这3个紧密关联的生存体系造成侵袭。而在这个生存体系中,我国的信托公司所秉承的制度优势,具备天然的“特效药”属性,信托公司也将通过运营模式的调整和新机遇的把握,将“特效药”的功能进一步显现。
市场环境变化对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有所体现并在加速扩张。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全国启动了一级响应,封城封路封小区,最大限度地阻断疫情传播。物理环境的封闭,在病毒阻断的同时,各个层次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受到了极大限制。在资产端,企业复工复产困难所产生的流动性紧缺和业务的难以维系,一方面,刺激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变相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在资金端,虽然市场上资金较为充裕,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内,受限于信托公司传统的线下交易为主的销售模式,项目的资金募集受到较大影响,部分项目发行难以如期募集完成。而在资本市场,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崩盘式下跌和国内资金流动渠道受限等多重压力,流动性短期内也难以高效流动到企业当中。短期内,信托公司的生存环境正在持续恶化。
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困难也给信托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
突发的疫情,加速了产业结构的重构及产业优化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催化剂”作用。疫情期间和之后,信托公司在保持传统业务的规模效应持续增长的同时,应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把握市场机遇,在新业务开展和信托资金投放上,应当倾向于那些在抗击疫情当中涌现出来的履行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的优秀企业。具体来看,在线教育、电商、线上生鲜、在线办公、游戏、视频等领域都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信托公司应该重点关注这些行业和领域的优秀企业,并给予适度的倾斜和扶持,培养这些领域内的潜力客户,真正做到与客户共成长。
把握机会,健全自身,发挥“特效药”功能。
首先,依托数字化转型,将服务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信托公司线上业务的短缺,是在这次疫情期间充分暴露出来的短板。今后应依托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下线上融合。因此,一是要实现“营销+科技”。疫情期间,大部分信托公司业务几乎停滞,现有产品和业务流程被疫情“隔离”。因此,信托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是把存量客户“迁移”到线上,推进获客、产品、服务线上化,将金融服务敏锐地嵌入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场景中去,在提高服务渗透率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二是要实现“管理+科技”。这次疫情表明,没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支撑,科学防控都是空话。对信托公司而言,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而是必须要建好具有信托特色的大数据,并以此为依托为公司的各项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效率。三是要实现“渠道+科技”。这次疫情证明了最稳妥的赚钱方式就是“轻资产、重渠道”。而对“重资产、轻渠道”的模式而言,一旦疫情“封道”,就无路可走。如今,手机app俨然成为人们在疫情期间抗疫、生活的全新阵地。因此,今后信托公司在扩宽线下渠道的基础上,应重点依托手机客户端这条“高速路”,实现线下线上“双轨运行”。
其次,服务与风控并重,多渠道做好风险排查与预警。疫情面前,做好大客户的金融服务为信托公司的第一要务,把控好存量风险,守住资产质量,也是信托公司的职责所在。疫情过后,信托公司一是要关注企业受疫情的影响。包括行业发展情况、现金流情况、销售市场变化和回款情况、筹资能力变化、项目进展变化以及由于疫情增加的额外支出等。二是要关注押品价值变化。比如,疫情对酒店物业、写字楼、商场等商业地产将是长期的负面影响,此类物业租金收入将减少,评估价值将进一步降低,并将导致固融项目偿债能力降低。三是要关注同业融资变化。加强与同业交流,防止机构突然抽贷导致客户现金流闪崩,还要防止某些企业借疫情的“东风”盲目扩大融资、扩大经营、过度融资、虚假融资,增加日后的资产质量管控压力。
再次,在以疫情为主题的慈善信托产品基础上,推出功能更加健全的慈善信托产品。目前来看,多家信托公司都推出了以防疫为主题的慈善信托,这些产品在体现信托本源的基础上,也充分体现了疫情下人们帮扶救助的情怀诉求。疫情过后,信托公司可以借助此次发行防疫慈善信托的经验,持续发力慈善信托。开发出既满足发起人保障增值需求又满足其情感需求的慈善信托产品,例如在产品中附加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安排部分产品资金定向进行资助以及在收益中留存部分用于捐助等,使产品也能顺应疫情过后的需求,突破现有慈善信托产品结构内容单一的瓶颈。
最后,为客户提供金融教育或优质金融产品推介服务。伴随信托公司产品类型和服务渠道不断拓宽以及线上获客、线上服务的发展,为广大客户提供金融教育或金融产品推介服务,让客户充分了解互联网环境下的交易与支付风险的相关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疫情过后,信托公司应该针对性研发定制部分课程,通过公开的社交平台或信托公司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消费者教育产品或服务。对用户进行风险、成本、收益等的提示、说明和教育,协助用户进行理财、投资等决策,并且促进信托产品的交叉营销,这对信托公司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效率提升利器。
疫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磨砺与思考,也会带来新的机遇和变革,信托公司应迅速调整以打通阻碍资金、资本和实业生存体系良好运行的壁垒,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本文作者为国通信托总裁)
周全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以及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冲击。在经济生活方面,疫情对经济环境中资金、资本和实业这3个紧密关联的生存体系造成侵袭。而在这个生存体系中,我国的信托公司所秉承的制度优势,具备天然的“特效药”属性,信托公司也将通过运营模式的调整和新机遇的把握,将“特效药”的功能进一步显现。
市场环境变化对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有所体现并在加速扩张。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全国启动了一级响应,封城封路封小区,最大限度地阻断疫情传播。物理环境的封闭,在病毒阻断的同时,各个层次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受到了极大限制。在资产端,企业复工复产困难所产生的流动性紧缺和业务的难以维系,一方面,刺激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变相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在资金端,虽然市场上资金较为充裕,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内,受限于信托公司传统的线下交易为主的销售模式,项目的资金募集受到较大影响,部分项目发行难以如期募集完成。而在资本市场,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崩盘式下跌和国内资金流动渠道受限等多重压力,流动性短期内也难以高效流动到企业当中。短期内,信托公司的生存环境正在持续恶化。
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困难也给信托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
突发的疫情,加速了产业结构的重构及产业优化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催化剂”作用。疫情期间和之后,信托公司在保持传统业务的规模效应持续增长的同时,应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把握市场机遇,在新业务开展和信托资金投放上,应当倾向于那些在抗击疫情当中涌现出来的履行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的优秀企业。具体来看,在线教育、电商、线上生鲜、在线办公、游戏、视频等领域都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信托公司应该重点关注这些行业和领域的优秀企业,并给予适度的倾斜和扶持,培养这些领域内的潜力客户,真正做到与客户共成长。
把握机会,健全自身,发挥“特效药”功能。
首先,依托数字化转型,将服务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信托公司线上业务的短缺,是在这次疫情期间充分暴露出来的短板。今后应依托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下线上融合。因此,一是要实现“营销+科技”。疫情期间,大部分信托公司业务几乎停滞,现有产品和业务流程被疫情“隔离”。因此,信托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是把存量客户“迁移”到线上,推进获客、产品、服务线上化,将金融服务敏锐地嵌入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场景中去,在提高服务渗透率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二是要实现“管理+科技”。这次疫情表明,没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支撑,科学防控都是空话。对信托公司而言,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而是必须要建好具有信托特色的大数据,并以此为依托为公司的各项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效率。三是要实现“渠道+科技”。这次疫情证明了最稳妥的赚钱方式就是“轻资产、重渠道”。而对“重资产、轻渠道”的模式而言,一旦疫情“封道”,就无路可走。如今,手机app俨然成为人们在疫情期间抗疫、生活的全新阵地。因此,今后信托公司在扩宽线下渠道的基础上,应重点依托手机客户端这条“高速路”,实现线下线上“双轨运行”。
其次,服务与风控并重,多渠道做好风险排查与预警。疫情面前,做好大客户的金融服务为信托公司的第一要务,把控好存量风险,守住资产质量,也是信托公司的职责所在。疫情过后,信托公司一是要关注企业受疫情的影响。包括行业发展情况、现金流情况、销售市场变化和回款情况、筹资能力变化、项目进展变化以及由于疫情增加的额外支出等。二是要关注押品价值变化。比如,疫情对酒店物业、写字楼、商场等商业地产将是长期的负面影响,此类物业租金收入将减少,评估价值将进一步降低,并将导致固融项目偿债能力降低。三是要关注同业融资变化。加强与同业交流,防止机构突然抽贷导致客户现金流闪崩,还要防止某些企业借疫情的“东风”盲目扩大融资、扩大经营、过度融资、虚假融资,增加日后的资产质量管控压力。
再次,在以疫情为主题的慈善信托产品基础上,推出功能更加健全的慈善信托产品。目前来看,多家信托公司都推出了以防疫为主题的慈善信托,这些产品在体现信托本源的基础上,也充分体现了疫情下人们帮扶救助的情怀诉求。疫情过后,信托公司可以借助此次发行防疫慈善信托的经验,持续发力慈善信托。开发出既满足发起人保障增值需求又满足其情感需求的慈善信托产品,例如在产品中附加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安排部分产品资金定向进行资助以及在收益中留存部分用于捐助等,使产品也能顺应疫情过后的需求,突破现有慈善信托产品结构内容单一的瓶颈。
最后,为客户提供金融教育或优质金融产品推介服务。伴随信托公司产品类型和服务渠道不断拓宽以及线上获客、线上服务的发展,为广大客户提供金融教育或金融产品推介服务,让客户充分了解互联网环境下的交易与支付风险的相关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疫情过后,信托公司应该针对性研发定制部分课程,通过公开的社交平台或信托公司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消费者教育产品或服务。对用户进行风险、成本、收益等的提示、说明和教育,协助用户进行理财、投资等决策,并且促进信托产品的交叉营销,这对信托公司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效率提升利器。
疫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磨砺与思考,也会带来新的机遇和变革,信托公司应迅速调整以打通阻碍资金、资本和实业生存体系良好运行的壁垒,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本文作者为国通信托总裁)
来源:金融时报